品质佳、卖得俏、好价钱 优质农产品为何供需两
品质佳、卖得俏、还能卖上好价钱,成为优质农产品供需两旺的真实写照——
好品质,对接舌尖新期待(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④)
买年货、备年菜,临近春节,农产品采购进入高峰期。与以往相比,不少人发现如今的年货采购有了一些新变化:大米白面,主食也有了挑头,超市的货架上多了不少小包米;新鲜蔬菜品种越来越多,小镇的年货大集上出现千里之外的韭黄;网购羊腿,竟然成了电商平台年货节上的爆款……
从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到一桌健康美味的好菜,老百姓对食品的需求从“吃饱”转为“吃好”,对“餐桌”要求逐步提高;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产品种养结构持续调优,全产业链加速升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大量涌现,满足了更多消费者舌尖上的新期待。品质佳、卖得俏、还能卖得上好价钱,是优质农产品供需两旺的真实写照。
一袋米——
“体形”小了,更受追捧
最近,上海市民马姝婷又采购了十几包大米。“这米一包一斤,吃起来不仅口感好而且方便存放,一次拆一包,正好够我们三口之家吃一天。”
马姝婷介绍,现在她身边不少人开始买这种小包装米,再小一点还有200多克一包的,拆一包吃一顿。种类方面,除了日常吃的大米,还有糙米等品类。“价格稍高点我可以接受,关键是要吃得健康、安心。”
顺应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市场上大米的供应越来越丰富多样。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苏阳说:“射阳大米占供应上海品牌米市场的约1/3,公司产的约60%大米都销往了上海。针对上海消费者需求,我们专门做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多种包装形式的大米,包括1斤、2斤、5斤、10斤、20斤及各类礼盒装。”
2019年底,徐苏阳的公司在上海推出了虾田米系列、富硒米系列、生态米系列12个新品。“当时我们进行现场推介,十几个电饭煲一起开锅,不少人都被香气吸引了过来。”徐苏阳说,现场订货超过1.2万吨。
随着消费者对“餐桌”要求逐步提高,不仅有大米产品包装和品类的创新,稻田“私人订制”近两年也开始流行。消费者只需在种植基地订制稻田,拿起手机就能看到订制田里的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新米加工完成就可以送到家,享受“专属大米供应”。
徐苏阳表示:“我们已形成了育种、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管控,这为我们搞‘私人订制’提供了支撑。目前我们已经提供了近千亩专属大米供应基地,还有新的‘私人订制’合作在洽谈中。”
“近年来,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老百姓对食品的需求从‘吃饱’转为‘吃好’,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此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包括大米等主食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
一把韭黄——
技术助力,“身价”在涨
“你那边能尽快给我供应些韭黄吗?我的一个客户说他酒店里的很多客人点名要吃你们普定白旗韭黄,但是断货了。”2019年5月,贵州普定茶山荷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元兴接到了一位采购商的电话。
回忆起那通电话,熊元兴至今很兴奋:“那时候我们的韭黄进入市场才半年左右,能得到消费者那样的认可实在是不容易,这也坚定了我们推动韭黄产业升级的决心。”
普定县地处黔中腹地,韭黄种植历史悠久。过去,老百姓用土办法种出来的韭黄产量低、品质不高,每斤韭黄批发价两三元左右。
熊元兴所说的“韭黄产业升级”给这里带来了转机。2018年,普定县开始改变韭黄种植方式,并推动规模化种植。“以前都是用泥土一层一层覆盖到顶端,或者是用土覆盖到一半再用沥青油毡纸盖上,周期长、工序多而且不环保。现在我们使用自己研发生产的食品级软化桶覆盖,种出来的韭黄很嫩、粗纤维少,一年可以多收两三茬。”普定县焦家村村民陈开江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的韭黄批发价便宜的也在每斤5元以上,贵的能达到每斤10元。
如今,普定白旗韭黄身上到处都是技术的身影。在熊元兴公司的韭黄种植基地内,随处可见一块块黄板整齐地插在地里。“这是我们利用理化诱控技术进行绿色防控,安装可降解黄板有效控制蚜虫、蓟马、潜叶蝇害虫基数。”熊元兴介绍,普定县制定生产标准,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剂,采用物理杀虫、人工锄草等,提高韭黄品质,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卖包子不再是主业 老字号狗不理转型算不算成功
- 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在山东青岛正式入
- 中国军人的“年度账单”来了!看不够的精彩
- 画展频现抄袭作品,只因惩戒力度不够?
- 动物园开进商场资本动辄携亿元入局 能否打开新
- 上下游护水利益捆绑 赤水河联防治污动真的
- 凭祥,其实也没什么
-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让江南好风景成为一张中国
- 台媒:依民进党党章 蔡英文将回锅重任民进党主
- 电商百亿补贴掀年货大战 “薅羊毛”还得货比三
最新资讯文章
- 不能让古镇长成一个样 文旅征程上的古镇千万别
- “2020中国影视节”在马来西亚启动
- 2020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在北京举行
- 回眸2019电视剧:主旋律成荧屏热点
- 电影《黄牯头》首映 呈演改革开放乡村蝶变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 全国12家文博机构联合展示南北朝佛教造像艺术之
- 辽宁科技考古确认战国墓内7枚“蜻蜓眼”真实身
- 张大春书法展将在台湾高雄启幕
- 经济观察:长着“电影脸”的重庆,能否吃好文
- 法国艺术家禾碧霖邀观众一起“入画”
- 影视行业深度调整,你等的爆款可能已在路上
- 百件造像带来南北朝佛教艺术盛宴 “映世菩提”
- 佛教中国化的现在进行时:用传统文化浸润宗教
- 《妖怪学校》放飞想象力 让国产妖怪走进孩子生
- 兰州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民众吼秦腔学剪纸冬闲“
- 山东文旅融合遍地开花 以智慧创新撬动产业发展
- 《蒙克传》还原画家一生:真实的蒙克是怎样的
- “江加走木偶头”传承人:非遗正当“潮”
- 2019年上海GDP预计增长6%以上 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