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深山 他们的生活这样继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对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的调查
在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中,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一环。
当前,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近1000万贫困人口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如何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是各地在脱贫攻坚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贵州省近几年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随机入户调查显示群众对搬迁后续扶持措施满意度达99.8%,这是如何做到的?为此,经济日报记者深入贵州贫困地区调查采访。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的脱贫路径。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留得住。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透露,截至2019年11月,贵州省已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建设搬迁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2019年7月随机入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搬迁政策、搬到城镇、生活环境、干部服务、政府后续扶持措施的满意度达99.8%以上。188万群众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深山区、石山区,搬进城镇,开启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右图 贵州省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蘑菇小镇,年轻妈妈背着小孩在家门口扶贫车间赚计件工资。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里好,回老家反而不习惯了”
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首先必须解决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告诉记者,贵州省的办法可概括为“均等”二字,即强化安置点公共服务功能,确保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在城镇获得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公平享受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
如何做到均等呢?不妨去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阿妹戚托小镇安置点配套建设的小学看看。
冬日艳阳之下,一群身穿崭新校服的小朋友,在铺着塑胶跑道、绿色草坪的大操场上嬉戏。这里是晴隆县第六小学。
这座小学原名三宝学校,是2017年9月3日从大山深处的三宝彝族乡随乡亲们一起搬迁来的。校长田超告诉记者,以前在老家,孩子们上学,单程要走近两小时山路。搬迁以后,三宝学校变身县第六小学。目前,学校开设6个年级28个班,在校学生1376人,计划办学规模为36个班1620人,完全可满足县城安置区新市民子女就近入学需要。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每人每年享受国家营养餐、寄宿生补助1800元,别提有多幸福了。
为切实解决好“搬出来后怎么办”问题,2019年2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绝不能让一个搬迁群众子女因搬迁而辍学。对现有教育资源能够满足需要的,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做好转学衔接工作,让搬迁群众子女及时入学;对现有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缺口的,按照“缺多少补多少”原则,通过校舍设施就地改扩建满足就学需要;对搬迁安置规模大、现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及时调整教育规划布局,与安置点同步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项目,确保教育学位能够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
缺老师怎么办?那就创新编制管理,教职工编制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保障安置地师资力量。比如三宝学校,以前师资条件很差,美术、音乐等很多课都开不起来,搬迁后,教学设备都是最新、最好的,县教育局又在全县遴选了49名在编优秀教师来任教,师资力量可媲美全县最好学校。
不仅孩子上学方便,搬迁群众治病也很方便。
晴隆县生态移民局副局长黄钰告诉记者,按照省委统一规定,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都建有至少一所卫生服务机构,为搬迁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另外,上级会采取对口支援、巡回医疗等方式,定期组织县级医疗服务机构骨干到安置点医疗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对搬迁群众中罹患大病的贫困人口,按政策逐户逐人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测。搬迁贫困人口在安置地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以前在老家村里,看个感冒去乡卫生院要走好几个小时,现在出门就到,可方便了!”从三宝彝族乡三宝村搬迁来到阿妹戚托小镇安置点的文安毕说。文安毕的新家紧邻大马路,小楼上下两层,配一个大阳台。厨房、卫生间、客厅宽敞整洁,冰箱、洗衣机、淋浴等设备一应俱全,完全是城市家居水准。
同类文章排行
- 卖包子不再是主业 老字号狗不理转型算不算成功
- 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在山东青岛正式入
- 中国军人的“年度账单”来了!看不够的精彩
- 画展频现抄袭作品,只因惩戒力度不够?
- 动物园开进商场资本动辄携亿元入局 能否打开新
- 上下游护水利益捆绑 赤水河联防治污动真的
- 凭祥,其实也没什么
-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让江南好风景成为一张中国
- 台媒:依民进党党章 蔡英文将回锅重任民进党主
- 电商百亿补贴掀年货大战 “薅羊毛”还得货比三
最新资讯文章
- 不能让古镇长成一个样 文旅征程上的古镇千万别
- “2020中国影视节”在马来西亚启动
- 2020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在北京举行
- 回眸2019电视剧:主旋律成荧屏热点
- 电影《黄牯头》首映 呈演改革开放乡村蝶变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 全国12家文博机构联合展示南北朝佛教造像艺术之
- 辽宁科技考古确认战国墓内7枚“蜻蜓眼”真实身
- 张大春书法展将在台湾高雄启幕
- 经济观察:长着“电影脸”的重庆,能否吃好文
- 法国艺术家禾碧霖邀观众一起“入画”
- 影视行业深度调整,你等的爆款可能已在路上
- 百件造像带来南北朝佛教艺术盛宴 “映世菩提”
- 佛教中国化的现在进行时:用传统文化浸润宗教
- 《妖怪学校》放飞想象力 让国产妖怪走进孩子生
- 兰州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民众吼秦腔学剪纸冬闲“
- 山东文旅融合遍地开花 以智慧创新撬动产业发展
- 《蒙克传》还原画家一生:真实的蒙克是怎样的
- “江加走木偶头”传承人:非遗正当“潮”
- 2019年上海GDP预计增长6%以上 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